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栾海明
7月2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持续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情况。
发布会上,山东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杨增胜介绍,我省高度重视规范涉企执法工作,积极纠治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举措,全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开展专项行动 纠治涉企执法突出问题
今年4月中旬,省政府召开动员部署会,印发《实施方案》,在全省部署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
加强线索收集。实行“省市县”联动模式,省司法厅统一公布16个市和136个县(市、区)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向社会公开收集涉企“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等7个方面问题线索。目前,累计收集并处置问题线索763件。
加强案卷评查。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常态化开展涉企执法案卷评查工作,累计组织评查380次,评查案卷20654件,对存在的问题,依法督促纠正。
加强行政复议纠错案件核查。对行政复议纠错案件开展全覆盖式核查,综合研判反映出的执法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整改规范。
加强行政执法重大案(事)件督办。对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行政执法案(事)件,依法开展督办,督促执法机关自行纠正或者报请本级政府依法纠正。
加强线索移送。健全行政执法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协作机制,强化问题研判和线索移送,推动涉企执法问题与背后的风腐问题“同查同治”。
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减轻企业迎检负担
“一段时间以来,企业对检查次数多、迎检负担重、检查随意等问题反映比较集中。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以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为‘小切口’,全力压减入企次数,切实减轻了企业迎检负担。”杨增胜介绍,去年,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今年,围绕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提出5方面、21条措施,全面规范涉企检查的事项、标准、程序、方式和行为。创新推行跨部门联合检查,通过平台“计划匹配”功能,对同一企业前后7天内的检查计划自动匹配,联合入企检查。深化“综合查一次”改革,打造跨部门联合检查场景,减少多头、重复检查。深化分级分类监管改革,开展差异化监管。
针对企业反映的检查标准不公开、标准不清晰,执法人员随意查、企业无所适从等问题,我省创新建立法定事项清单、检查清单和“一业一册”行政指导清单,明确了“谁来查”“查什么”“怎样避免违法”等内容,全面统一检查标准。形成涉企行政检查“事前备案、计划匹配、扫码入企、全程记录、事后评价”工作机制,推动涉企行政检查全流程闭环管理。将行政检查以及督察、督导等非行政检查入企行为全部纳入平台管理,统一扫码入企,防止变相检查。
全省各级执法机关累计扫码入企检查15.1万次,通过联合检查等方式为企业压减检查1.1万次;在平台中建立涉企检查“事后评价”模块,全省累计收到企业反馈的意见建议2.36万条。
建设“鲁执法”平台,提升行政执法监督效能
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加快推进“鲁执法”平台建设,着力打造涉企行政执法“一张网”,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规范执法行为、提高监督效能,推动全省行政执法与监督业务实现全流程、数字化运行。研发建设“山东省涉企行政检查平台”,实现涉企行政检查全流程线上办理。针对传统执法方式效率不高、精准度不够的问题,充分利用大模型技术,研发全省统一的行政执法智能办案平台,实现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全流程规范办理,提高了办案效率。聚焦行政执法问题发现难度大等困难,研发行政执法监督功能,推动日常预警、案卷评查、统计分析等智能化办理,提升行政执法监督质效。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