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网络“黑嘴”彻底闭嘴

视点 07-04 1739

近期,国家网信办组织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部署地方网信办积极受理处置涉企网络侵权不法行为,督促重点网站平台强化涉企信息内容管理。一批涉企违规账号,如“柴怼怼”“车说道”等被点名。

现实中,网络“黑嘴”违法行为可谓五花八门。或如“柴怼怼”,无事实依据蓄意抹黑某企业的产品质量,恶意诋毁某企业和企业家形象声誉;或如“车说道”,为博眼球、吸流量,发布某品牌汽车不实信息,捏造人员伤亡事故。更有甚者,非法散布企业商业秘密,或假冒企业、企业家之名招摇撞骗。对这些问题和乱象,国家网信办在专项行动中一一点明,将整治铁拳打在“黑嘴”的七寸上,释放出维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的鲜明信号。

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既是企业的共同期盼,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严惩“黑嘴”,就是为企业发展撑腰。要看到,网络环境复杂多变,流量、变现的诱惑太大。整治网络“黑嘴”,非朝夕之功可成。凝聚合力、持续发力,方能让“黑嘴”彻底闭嘴。

重拳惩治,提高违法成本。低廉的造谣成本与高昂的维权成本之间的落差,无形中滋长了“黑嘴”的嚣张气焰。必须大幅提升打击的精准性和力度,显著提高违法成本,使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同时,及时发布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形成强大震慑,挤压其生存空间。

健全机制,强化协同治理。在AI、算法深度应用的背景下,“黑嘴”伪装术日益精进。监管部门亟需升级技术监管手段,实现穿透式识别。更重要的是,要构建跨部门、跨平台、跨机构的高效协同机制,动态总结治理经验,凝聚更强监管合力。

快速响应,压实平台责任。“当真相还在穿鞋,谣言已跑遍半个世界”。阻击“黑嘴”,速度是关键。网络平台作为信息传播的第一道关口,必须切实扛起主体责任,优化内容审核机制,提升对虚假、侵权信息的识别和处置效率,从源头铲除“黑嘴”赖以“带节奏”“博眼球”“吸流量”的土壤。

整治涉企网络“黑嘴”的同时,也要鼓励开展正常监督。正常监督有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对企业而言,一方面,要始终恪守诚信合法经营的底线,对用户、消费者的合理建议和批评,立行立改;另一方面,对恶意诬陷抹黑,要拿起法律武器,坚决依法维权,绝不容忍“黑嘴”肆意妄为。

来源:深圳特区报,作者:尹传刚)

责任编辑:张泰来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