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专家加盟,烟台大学高频引才背后有何深意?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7-04 1.3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楠楠

人才是第一资源。今年以来,殷福星、苏开乐等多位行业专家加盟烟台大学。为何烟台大学能吸引众多专家学者纷纷加入?烟大高频引才背后,有何深意?

多位行业翘楚来烟大任教

最近,烟台大学人才工作动作频频,喜事连连。

7月1日,金属材料领域权威专家殷福星加盟烟台大学。烟台大学党委书记卢国强代表学校对殷福星教授全职加盟表示热烈欢迎。

卢国强(右)向殷福星教授赠送学校纪念品

殷福星是金属材料领域的权威专家,他首次利用纤维状细晶组织实现材料韧性变化的“逆温度效应”,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并获得德国2009年度Gottfried Wagener Prize一等奖。

殷福星对烟台大学的信任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未来将聚焦能源装备用高性能合金材料领域,推动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深度融合,实现高性能材料及其制造技术的产业化。同时,他将积极参与学校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与学校科研团队协同攻关,努力产出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为提升学校材料学科的知名度贡献力量。

无独有偶。6月18日,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国家杰青苏开乐教授全职加盟烟台大学。烟台大学举办高层次人才聘任仪式,党委书记卢国强出席并为苏开乐教授颁发聘书。

卢国强(右)为苏开乐教授颁发聘书

苏开乐教授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3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入选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杰出人才项目ARC Future Fellowship。苏开乐表示,期待与烟台大学的同仁们携手共进,以己所学、尽己所能,立足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竭尽全力推进学科建设,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大学建设贡献力量。

除此之外,4月11日在烟台大学人才工作会议上,烟台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郝曙光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伊戈里·维亚切斯拉沃维奇·贝奇科夫,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葛兴福颁发聘书。烟台大学党委书记卢国强分别与贝奇科夫团队成员尤金、精准材料高等研究院朱礼龙为院士工作室和高层次人才工作站揭牌。

3月21日上午,烟台大学举行吴汉东教授、郭明瑞教授聘任仪式。吴汉东教授是我国知识产权法学的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校法学学科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研究会会长等职。郭明瑞教授是我国民商法学领域的权威专家,曾任烟台大学校长,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第九届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法学会副会长等职,是教育部确定的首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援建烟台大学人员之一。两位教授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经验,将有力推动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迈上新台阶,打造学科发展新格局。

“人才强校”纳入烟大发展战略

为何烟台大学能吸引众多专家学者纷纷加入?

2024年9月,烟台大学成功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法学、数学、药学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驻烟省属高校正式有了“博士点”。成功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及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是烟台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取得的历史性重大突破。新增法学、数学、药学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让烟台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站上新台阶,填补驻烟省属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空白,也将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教育、科技、人才支撑。

2025年是烟台大学“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双高”建设收官之年和2026年高水平大学学科建设条件达标决胜之年。2月21日,烟台大学召开2025年工作研讨会,烟大党委书记卢国强在会上作题为《乘势而上开新局 再接再厉谱新篇 以全面改革提质绘就高质量发展新蓝图》的讲话,学校将2025年确立为“改革提质年”,要求准确把握改革提质的关键环节,坚持开放办学理念、强化办学特色,坚持一流办学目标、提升综合竞争实力。全校广大干部职工要以过硬能力作风确保改革提质取得实效,真正把思路变成决策、把决策变成措施、把措施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成果,共同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在新的一年高点布局、积厚成势。

正处于发展关键时期的烟台大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也比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更有能力成就人才。2025年学校以系统性思维构建“大人才”工作格局,聚焦学校学科与地方产业布局,实施标志性领军人才倍增计划、引育留用一体化推进计划、黄海学者校内遴选计划、青年人才筑基计划,稳步推进人才工作改革,持续擦亮聚才引智品牌,最大限度激发人才活力,奋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大学建设。

在烟台大学人才工作会议上,烟大党委副书记、校长郝曙光提出了人才工作的“632”目标任务,并作了详尽部署。一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激发体制机制活力。不断优化人才评价体系、绩效分配方式、人才工作奖励激励办法。二是聚焦高端人才引育,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分学科制定人才引进规划,打造特色引才品牌。三是加强校内人才培育,释放人才创新效能。扎实推动校内人才工程,精心培育高层次人才项目,着力推进青年人才筑基计划。四是整合优势资源要素,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用心用情做好人才服务保障工作。

卢国强表示,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始终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学校第五次党代会将人才强校战略纳入学校发展五大战略,并将“坚定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着力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列为八项重点任务之一,为人才工作谋定了方向。围绕人才强校目标,学校召开人才工作会议,提出未来五年人才工作“632”目标任务;突出办学优势,传承两校基因,着力打造省市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密切沟通的“桥头堡”;坚持精准引才,以“雁阵式”学科布局为牵引,分学科制定“矩阵式”规划,确保人才引进与学科发展需求精准契合。

一所大学带动一座城市

人才兴、产业兴、城市兴。

当前,城市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人才。

作为新中国第一所地级市集资兴办的综合性大学,烟台大学贴着“不要‘铁饭碗’”的标签诞生,与改革开放的脉搏同频共振,见证了这座城市跨越发展的铿锵步履,满足了这座城市对人才的渴求,对科技的尊重,点燃了城市腾飞的激情和力量。

烟台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与烟台这座城市血脉相连、携手并进,建校41年来,秉承“一所大学带动一座城市”的初心使命,始终以根植烟台、服务烟台为宗旨,紧扣全市发展所需,在学科建设、人才引育、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等方面为烟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

众多高层次人才加盟烟台大学,正将学术资源转化为城市发展的“智力引擎”,不仅对学校意义重大,也对正锚定2035年跃升成为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发展目标、全力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扛起“三核引领”新使命的烟台意义重大。

近年来,烟台市加强政企协同,从产业引力、城市引力、平台引力、政策引力多个方面同时发力,打造人才优质“生态圈”,用高层次人才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烟台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核心引领城市,正在大力实施“9+N”制造业集聚培育工程和16条重点产业链“链长制”,这为人才提供了如山海般广阔的舞台。

烟台是国家创新型城市,获评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成省级以上科创平台420个,获批建设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新药创制2个山东省实验室,正在加快打造八角湾科技创新区、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蓝色智谷等科创集聚区,这些都能够极大激发人才创新潜能,释放创业活力,推动产学研融合和科研成果转化,培养造就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青年科技人才队伍。

烟台市大力实施科教强市、人才兴市战略,全面优化“顶尖人才亿元支持、领军人才百万资助、青年人才万元补贴”政策体系,精心打造“乐居、乐业、乐创、乐享”人才发展生态,倾力构建具有烟台特色的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全市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10万人,高层次人才达到13万人,高技能人才达到32万人,烟台市在“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中国95后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榜单中均位列中国北方地级城市第一位。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

烟台正张开海一样宽广的胸怀,拥抱来自世界的优秀人才,共聚共融,共创共赢,书写人才与城市相互成就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周宣刚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