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范佳
7月4日,山东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举行,邀请省委宣传部负责同志、省科技厅负责同志等解读山东省支持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协同创新系列政策。
会上,省创新发展研究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峰就山东在科技创新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开展的工作进行了介绍。
他表示,省科技厅深入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有效机制,用先进技术赋能先进文化,加快培育发展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切实把文化和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一是着力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塑优产业核心竞争力。聚焦文化产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围绕人工智能、高清显示、文旅资源数字孪生等方向,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先后组织实施“虚拟现实”等12项省级科技项目,支持经费超4.8亿元,取得显著成效。如,歌尔自主创新突破了高性能折叠光路显示模组,虚拟现实整机年产能240万台,出货量全球排名第一,可有效支撑沉浸式文博场馆等建设发展,带动企业新增产值20亿元。
二是着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塑强发展核心动能。全省拥有文化领域高新技术企业4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00余家;支持文化领域企业建设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3家,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创新平台7家,依托各类平台集聚文化产业创新人才1100余人。
三是着力强化高能级平台建设,加快提升发展能级。推动显示芯片等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发展,重组建设山东省新型智慧媒体、山东省数字与数据融合出版传媒等重点实验室,夯实产业高质量发展“硬支撑”。海信依托高能级平台,全球独创光谱选择反射层设计和大尺寸制备技术,自主研制出具有行业最高光效的新一代抗光膜片,打破国外厂商在抗光膜片资源的垄断,实现100寸屏幕产品的产业化。
刘峰表示,下一步,省科技厅将进一步抓好《行动计划》贯彻落实,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创新,努力将山东建设成为全国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新高地。
一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在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方向加大攻关力度,持续为文化产业数智化发展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加快形成一批原创性、引领性创新成果,努力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二是强化科技型企业培育。加快构建文化领域科技型企业矩阵,支持文化领域企业牵头攻坚关键核心技术、建设重大创新平台等,让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
三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充分发挥“山东科技大市场”资源汇聚作用,引导文化领域科技成果进入山东科技大市场交易,积极为优秀成果找场景、找市场,推动技术优势向市场优势、产业优势转变,塑优培强文化科技产业。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