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国晓宁
为宣传展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发挥劳模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近期,聊城市政府新闻办举办“榜样在身边”系列记者见面会,7月4日,该系列第七场召开,4位聊城市扎根一线、锐意进取的先进代表讲述了农户们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先进事迹。
朱坚是韩集镇石海子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自任职以来,他一直在增加村集体收入、带领村民致富方面下功夫。自2018年以来,他积极协调涉农企业,先后引进芳香文化博览园、库肯霍夫农场、聊河农业等4家涉农企业,成立了村集体控股的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这些企业共流转土地3300亩,他村土地流转率达到了90%以上,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让百姓实现就近就业。去年,在全村的共同努力下,他们村的集体收入首次突破百万大关,正在向着实现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的富美乡村目标阔步前进。
朱坚介绍,他们村里有着较长的葡萄种植历史,但是一直存在种植散、品牌弱、销路少、效益差的问题。经过大量的走访调研、外出学习,他带领“村两委”决定打破传统思路,以规范化铸就品牌、以规模化提升效益,成立由党支部领办的百优果蔬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由村集体统一管理,聘请效益显著、经验丰富的种植户负责运营,推广其先进经验。通过高收入户带动低收入户,优质产品引领普通产品,实现从种植到销售的全程统一管理,促进资源与技术的共享,达成抱团发展,有效提升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
合作社成立之初他也遇到了很多阻力:部分村民持观望态度,尤其是一些效益比较好的种植户担心利益受损不愿入社,合作社成员一度不足10户。面对群众的不理解、不信任,他挨家挨户的去做工作,逐户走访算好“三本账”——以统购统销降低成本的“经济账”、通过品牌运营提升附加值的“发展账”、实现抱团取暖抵御市场风险的“长远账”。经过连续不断的政策宣讲和恳谈协商,最终用详实的数据分析和可操作的收益方案赢得了群众信任,其中几户种植大户还主动认领了技术指导岗位,实现了从“要我入社”到“我要入社”的转变。
合作社成立后成效显著,他们当年葡萄种植效益便实现了25%的提升。初战告捷,大家的认可和合作社展现的良好收益前景,给了他们更大的信心和动力。他们乘势而上,又流转了85亩土地,规划建设21个高标准精品果园大棚。蓝图虽好,高昂的建设成本却成了新的挑战。就在此时,合作社里的“能工巧匠”们挺身而出!要知道,他们这群社员藏龙卧虎,光是焊工就好几个,其中齐敏波和石传凯还是高级焊工,他们在外打工,一年稳稳当当十几万收入。面对建设重任,大家一致认为,省下的就是赚到的,咱们自己人有手艺,这大棚,他们自己建!于是,一场自力更生的建设热潮在田野上掀起。两个多月里,齐敏波和石传凯带着焊工班,白天顶着烈日,夜晚挑灯奋战,将闯荡江湖练就的精湛技艺,倾囊而出。其他社员也拧成一股绳,搬运、打下手、后勤保障,吃住几乎都在工地。这段携手并肩、勇克难关的时光,奇迹般地为他们缩减了近40%的建设成本。
这场“大棚攻坚战”,生动诠释了合作社“抱团”的力量。正是这种凝聚力和拼搏精神,支撑着他们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如今,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合作社经营收入三年内突破1200万元,核心产品阳光玫瑰葡萄创下单品年销400万元,带动社员户均增收2.8万元、村集体增收12.6万元,累计为213户村民发放公益果蔬5.8吨。目前,合作社已成为带动他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的重要支撑。下一步,他们将进一步巩固、扩大合作社的发展优势,带领村民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