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制’辅助通航水域运行一年来,在提升港口效率和通航安全方面成效显著。”7月3日,在东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东营海事局综合业务处处长贾晓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这主要得益于科学制定调整通航规则、高效有力做好航海保障、细致严密组织交通管理、健全完善协同联动机制、科技赋能提升服务效能等。
据介绍,为保障船舶安全使用“三三制”辅助通航水域进出港,在制度设定阶段,东营海事局组织专业航海院校编写了《东营港东营港区进港航道辅助通航水域通航安全评估报告》,组织东营引航站、北海航海保障中心、胜利油田等单位的专家和大型油轮高级船长等专业人士开展评估论证,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船舶交通流数据,精确划分不同大小、种类船舶的专属航道,确保辅助通航水域制度设计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同时,该局还建立了通航规则动态调整机制,在辅助通航水域运行1个月、1季度、半年、一年等时间节点邀请引航站、资深船长、码头企业等对辅助通航水域运行效果开展评估,结合到港船舶发展趋势、腹地企业需求及流量情况对通航规则进行优化调整。
在航道施工阶段,东营海事局联系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对辅助通航水域进行全面扫测,组织进行了航道疏浚。疏浚完成后,第一时间协调航标部门完成航标布设,并在航道出入口和边缘设置明显的标识和警示标志。同时,该局还积极推动海图更正,及时发布航行通告,引导船舶依规行驶。整个过程仅历时一个月,充分展现了服务港航经济发展的“海事效率”。
“三三制”辅助通航水域启用前,东营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就组织VTS用户和值班员开展新航行水域内容和使用方法宣贯,开展值班员随船实训,指导东营市海域内所有在航船舶完成海图更正。对首次到达东营港的船舶,通过VHF、电话等途径逐一进行提醒,确保船舶进港前完成海图更新并熟悉通航环境。运行初期,安排专人专台对辅助通航水域内船舶进行不间断盯控,及时发现处置异常情况,确保船舶航行安全。相关工作得到社会各方高度认可,并入选交通运输部海事局2024年全国船舶交通管理典型示范案例。
东营海事局联合公安、交通、渔业、海警等部门建立“四海一家”工作机制,定期开展联合巡航执法,及时查纠在航道布设渔网等影响辅助通航水域运行的违法行为。协调码头企业和海上油田组建“大巡航船队”,充分发挥社会船舶作用,及时互通航道通航情况,确保辅助通航水域通航秩序稳定。
该局还依托东营市海上搜救安全指挥系统、智慧海事信息化系统,整合区域内视频、AIS、雷达、气象等数据,打造东营海域智能通航平台,实现对辅助通航水域全流程可视化管控和实时调度。运用东营港“智能卡口”系统,科学设置告警规则,实现对船舶偏离航道、航速异常等行为自动示警,有效降低安全风险,提高了港口生产运行效率。(大众新闻记者 陶敬玉)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