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唐县三十里铺镇大石新村:建设文化书院 涵养文明新风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昨天09:55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唐学钰

周末清晨,孩子们围坐在书架旁,聆听《论语》中的智慧;书法教室内,十几位银发老人正凝神运笔;亲子课堂里,年轻父母们认真记录着育儿知识;山东手造工坊里,麦秆画非遗传承人孙玉荣正指导居民制作精美的工艺品……这一幅幅生机勃勃的社区文化图景,正是聊城市高唐县三十里铺镇大石新村构筑覆盖“老中青幼”全龄段文化服务,打造全生命周期文化书院结出的硕果。

今年以来,在创建全国文明村的实践中,高唐县三十里铺镇大石新村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深入践行“诚信立村、文明新村、文化名村、生态美村、智慧强村”理念,不断深化推进乡村文化社区建设,以“马颊河畔·美德卅里”文化品牌为精神内核,推动建设群众家门口的文化书院,探索出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文明创建之路,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了示范样本。

整合资源,激发活力。作为滋养乡村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大石文化书院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指引,深度融合本土文化特色与群众需求,充分整合文旅、民俗文化等多元资源,打造“学习+交流+传承”三位一体的综合平台。科学规划空间布局,设立图书阅览室、书画展览区、非遗文化展示区等多个功能区域,搭建起集数字阅读、非遗体验、产业研学于一体的多元化知识供给体系。其中,图书阅览室书房藏书3000余册,涵盖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满足不同年龄群众的多种需求。大石文化书院借助书画、锦鲤、非遗等特有资源,与多所学校联合推出了研学游活动。以文化书院项目建设为支撑创建了中小学教育实践基地,打造了“孙庄村非遗体验游”“李奇村书画体验游”和“锦鲤小镇”3条精品研学旅游路线。同时,大石文化书院与聊城大学美术学院达成战略合作,以书画名家资源的整合共享为优势,打造了实训培育基地。

挖掘文化,铸魂育人。三十里铺镇是国画大师李苦禅、孙大石的故乡,其中孙大石就是孙庄人。大石文化书院借助本土书画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和弘扬地方特色文化,以非遗技艺传承延续文化根脉。为鼓励创作,大石文化书院辟出麦秆画、工艺葫芦、剪纸等工作室,打造培训教学写生等6大基地,并开设传统民俗手工体验课程,由麦秆画传承人孙玉荣和扇面画、根雕艺术家囤景义分时段义务授课。在党支部引领下,大石新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实行“合作社+农户+协会+公司”经营模式。合作社、协会、公司按2:6:2比例进行分红,让村集体增收9万元、村民增收1万余元。每月16日和30日号,在大石文化书院定期开展书画交流,吸引本地和周边临清、夏津、茌平等地众多书法爱好者纷至沓来。通过项目带动、文化聚力,进一步推动文明实践各项工作落细落实,社会崇德向善、文明有礼的氛围不断浓厚,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持续丰富,广大群众文明素质不断提升。

文化惠民,浸润乡风。文化书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打造“文化惠民”服务矩阵,全年免费开放文化书院各类场馆和设施,通过开展亲子阅读深化文化浸润,组织中小学生非遗研学增强文化认同,提供多功能健身设施完善服务功能,构建起“学习+实践+互动”的立体化服务体系。通过挖掘“文化能人”成功培育文化服务队、文艺服务队、社区宣讲团等3支特色文化服务队伍;通过组建“传统文化演绎队”、华鑫京剧社、喜庆舞蹈队等6支专业艺术团体,以传统节日为契机,系统策划开展主题文化活动。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文艺汇演48场次,京剧汇演25场次,书画培训、交流活动20场,主题阅读活动27场。

下一步,三十里铺镇将持续以文化书院建设为抓手,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不断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提升文化服务水平,努力打造文化惠民新高地,让乡村文化书院成为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促进和谐的精神家园。

责任编辑:李璇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